最近,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《金融時報》采訪時聲稱,中國已經通過網絡能力、新技術和遠程導彈對歐洲安全產生了影響。他說,未來十年的北約新理念將“詳盡”處理如何保護北約盟國免受中國崛起帶來的“安全威脅”問題。據報道,北約將在明年夏季的峰會上通過新的戰(zhàn)略構想,勾勒出北約未來10年的目標。近年來,一些北約成員國已開始派艦機抵近中國周邊活動。正如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馬凱碩在《海峽時報》網站發(fā)表文章指出的,北約希望把“觸角”從大西洋伸到太平洋,我們所有生活在太平洋附近的人,特別是東亞人,都應該深表關注。 對華戰(zhàn)略重大轉變 “北約將把‘應對中國崛起’納入新戰(zhàn)略概念。”英國《金融時報》近日采訪了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,并以此為題進行報道。斯托爾滕貝格稱,應對中國崛起造成的“安全威脅”將是北約未來存在依據的重要組成部分,這標志著該聯盟對自身目標的一次重大反思,同時也是美國地緣戰(zhàn)略重心轉向亞洲的反映。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主任瓊斯表示,斯托爾滕貝格公開以這種潛在的對抗方式描述中國“不斷擴大的戰(zhàn)略威脅”,意味著北約內部對華策略的重大轉變。 2019年12月在倫敦舉行的北約領導人峰會,發(fā)布的公報和聲明中第一次提到中國。盡管美方官員竭力游說和施壓歐洲國家將中國定為“威脅”,但當時召開的北約峰會在《倫敦宣言》中并未將中國定位為“威脅”,而是指出,中國的崛起對北約而言既帶來了機遇也構成了挑戰(zhàn)。但是,今年6月的北約峰會公報對中國進行了種種無端指責,稱中國對“基于規(guī)則的國際秩序”和與北約安全相關的領域構成了“系統(tǒng)性挑戰(zhàn)”。 “北約的這種轉變反映出,北約對中國的崛起越來越關注,態(tài)度越來越強硬。”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征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,“一方面,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的崛起正在改變世界力量的對比,改變西方國家一家獨大的局面。另一方面,美國總統(tǒng)拜登上臺之后,推行價值觀外交,致力于強化美歐軍事同盟,改善跨大西洋關系,推動北約轉型。近年來,歐洲部分國家追隨美國在涉疆、涉港甚至臺灣問題上,對中國指手畫腳,導致北約部分成員國在對華問題上開始趨于強硬。至于斯托爾滕貝格,美國掌握著北約秘書長的任命權,他的親美表態(tài)不難理解。”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對本報記者表示:“北約對華態(tài)度的轉變,一方面源于其對中國的定位已經轉變?yōu)?lsquo;競爭者’,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歐洲對亞太地區(qū)的重視。” 被迫保持與美國一致 《金融時報》特別提到,北約對中國的新關注,正值美國的地緣政治方向從歐洲轉向與中國的沖突之際。據俄羅斯衛(wèi)星網報道,在不久前舉行的北約部長會議上,美國防長奧斯汀宣稱,五角大樓已經將北約視為“打擊中國的一張王牌”。 在結束長達20年阿富汗戰(zhàn)爭后,北約正尋找一個新的方向。“美國之音”認為,北約戰(zhàn)略中心將向中國轉移,拉近了該組織與美國的立場,擴大了雙方應對“中國威脅”的合作空間。 “北約站在了美國一邊,并不令人意外。北約現有30個成員國,自二戰(zhàn)結束以來一直是歐洲防務的主要支柱,但該組織長期以來一直由美國主導,北約的軍事指揮權實際上掌握在美國手中。美國與其他北約成員國無論是在價值理念還是安全防務上,都有共同利益需要維護。此外,冷戰(zhàn)結束以后,北約曾一度失去方向,內部凝聚力有所下降,面臨轉型要求。在美國刻意渲染所謂‘中國威脅論’的大背景下,北約找到了新的外部‘敵人’。在美國的大力推動之下,北約的活動半徑由冷戰(zhàn)時期的歐洲轉變?yōu)槿,北約也逐漸演化成一個全球性質的軍事政治聯盟。”袁征說。 “近年來,歐洲部分國家反復強調要實現歐洲戰(zhàn)略自主并進行了一定努力,但是,歐洲的軍事防務依然受制于美國。”此外,丁純還指出,“拜登上臺后大力宣揚‘美國回來了’,致力于拉攏歐洲盟友,產生了一定效果。” 離心傾向日益強烈 “北約不是鐵板一塊,歐洲成員國內部也有分歧。”丁純說,“法國總統(tǒng)馬克龍2018年公開表示,應建立一支‘真正的歐洲軍隊’來保護歐洲,此后他還指出‘北約正經歷腦死亡’,不能再依靠美國來保衛(wèi)歐洲。阿富汗戰(zhàn)爭慘淡收場、美國在潛艇項目上對法國‘背后捅刀’,激化了北約內部矛盾。歐洲‘戰(zhàn)略自主’、組建歐洲聯盟聯合部隊的呼聲再起。” 俄羅斯衛(wèi)星網近日援引美國《防務新聞》消息報道稱,美國試圖將北約的注意力引向與中國的對抗。而東歐國家則對此感到不安,他們呼吁美方不要忘記了“俄羅斯的威脅”,并且應當增加在東歐地區(qū)的兵力部署。據“今日俄羅斯”電視臺網站報道,法國國防部長弗洛朗絲·帕利也提醒,北約的主要任務不是與中國對抗,而是維護跨大西洋安全。該網站還刊登了一篇土耳其專家的文章,詳細分析了北約的處境,明確指出,跟隨美國一起對付中國只有無盡的壞處。文章指出,中國的崛起讓美國感受到了威脅,這是對自身霸權的擔憂,但是中國崛起并沒有侵犯北約其他成員國的利益。而且,越來越多歐洲國家意識到,歐洲對美國的依賴太深了,而美國不是一個值得信任的霸主。更何況,與中國合作可以搭乘中國這輛處于飛速發(fā)展狀態(tài)的經濟快車,實現共贏。 “其實,北約秘書長的表態(tài)本身就有矛盾的地方。他一方面稱北約把中國作為‘威脅’,另一方面又稱北約‘不認為中國是敵人或對手’。”袁征指出,“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說,歐洲人一向把俄羅斯看作主要對手,而不是中國。而且,盡管中歐之間存在價值理念層面的差異,但是從經濟利益到全球治理,中歐有很多合作空間。中國目前是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,很多國家愿意本著務實精神同中國發(fā)展關系?偠灾,歐美在價值理念和制度層面高度認同,但在對華問題上,歐美存在微妙差異。雖然目前中歐關系出現了一些波折,但是,從長遠來看,中歐關系仍有發(fā)展空間。” Tags:北約 約為 為何 渲染 中國 戰(zhàn)略 威脅 美國 對華 對華政策 政策 轉向 直接 直接關系 接關 關
作者:佚名 來源:不詳
相關文章
|
|
聯系我們 | 關于我們 | 免責聲明 | 廣告服務 | 幫助中心 | 意見反饋 | 友情鏈接 | 收藏本站 |
Copyright 2008-2018 © 珠海生活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:13560388882 客服QQ:2319408468 電子郵箱:2319408468@qq.com |